MBA教育不应是快速消费品
2014-01-17 15:27 | 太奇MBA网
管理类硕士官方备考群,考生互动,择校评估,真题讨论 点击加入备考群>>从1991年中国国家教委首批批准9家院校试办MBA教育,15年后,今天开办MBA课程的中国院校已逾百家,中国 MBA教育可谓发展迅猛。尽管国内MBA教育包括EMBA教育,生源、师资和适合本土的教学内容等方面教学内容的缺乏,还是不争的事实,但个别的佼佼者业已在国际权威的MBA排名榜中登台。回头看这15年间,MBA学员在MBA教育中的收获、MBA本身道路上的得失显得更为分明,而我们希望更多讨论的是,未来的MBA教育应该如何发展,作为中国商业社会优秀人才的输送器,如何不再受责于“商业的成功、教育的失败”?为此,《商务周刊》将陆续采访国内著名商学院院长和有关人士,共同探讨以上问题。
一脸大胡子、短发,喜欢挑战常规,甚至有些玩世不恭——这位颇有江湖人气质的中年人却又并非莽汉。刘宝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法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戴着金丝眼镜让他看上去温和了一些。除了一手让对外经贸大学的中法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走向市场崭露头角外,刘尚办有自己的几家公司、担任多家企业的顾问,同时,他是著名的“一元钱工资”的商学院院长。
刘宝成曾经在美国西东大学就读MBA和MSIB,也曾经担任过多家外资公司的高管。2001年后,重返对外经贸大学任教的刘宝成担任了对外经贸大学两个二级学院——中法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及中美国际管理学院的院长职位,经历了这两个学院走向市场的种种尝试、努力、挫败和巨大收获。
在宣布成立3个月之内就以21.6万元的学费招满学员的中美国际管理学院创造了一个奇迹,国内媒体将其称谓商学院的一匹黑马,独创的“三联导师制”和 “教学伙伴制”颇得同行称道。然而就在一年前,变故突起,刘宝成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分道扬镳。“美方要求大幅提高学费,我们自忖无法办到,另外教育理念无法调和。道不同不足与谋啊!”刘对《商务周刊》如是解释,语气中既透着洒脱,也不乏无奈。
刘宝成对《商务周刊》解释说,从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MBA教育是做企业还是做教育的两难问题”。刘宝成曾为此组织过MBA院长论坛,希望通过这样的组织把MBA教育体系联系起来,但这个论坛日渐式微,终究没有进展下去。而同一个问题的讨论,却至今还在不同的场合继续着。
《商务周刊》:国内的MBA教育,经过15年的发展已经到一定的阶段。您如何看待现在的MBA教育现状?
刘宝成:我觉得中国所有的MBA教育都进入了一个误区,把教育当成了快速消费品,过度开发,这是非常不好的。你看商学院的招生,基本上是广告狂轰滥炸,有的一个项目就投入几百万元的广告。那么,一个大学设立MBA、EMBA,你到底是把它看作创收还是看作大学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实际上,它应该是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培训。
《商务周刊》:如果它是教育的一部分,应该如何体现?
刘宝成:教育讲求学科的合理性,讲求基础和专业的搭配,更注重文化的浸染。既然大学颁发的是学位证书,而不是职业证书,就不应该偏废基础理论的教育,以及对学生文化及价值观的熏陶。很多基础教育,看上去不会马上发生作用,但是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未来的发展却有莫大的关系。MBA要分清楚三个词:教育、培训、咨询。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企业管理者到商学院来,是因为工作中遇到了实际问题,希望得到一系列立竿见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实际上是在期望得到一个培训甚至是咨询。于是现在很多地方演化为培训,强调一招制敌的技能和上手很快的操作模块,强调马上就可以用。
现在,整个中国的消费心理,包括高端的教育消费心理,都是这样的“急用现学”。把商学院和学生看作一种销售关系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是和其他销售关系不一样的是,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有点像医院和病人的关系,理论上叫做信义关系。病人来找医生,并不知道自己需要开什么药物,学校也是同样,因为学生无知或者少知才到你这里来的。学员来的动力,可能是工作中遇到问题,但是把学生塑造成什么样子,是学校应该主要考虑的问题。MBA作为一个学位,主要的教育功能在于思想性,而不是向学员兜售几个点子。
《商务周刊》:但是,国内MBA每年也有很多的排行榜,特别是学员选择学校也常常依靠口碑,所以商学院必须办得很好才能赢得学员,他们自身肯定要努力提供最好的产品,提供最能吸引学员的课程。